日前,以“网络根基 中国贡献”为主题的第四届下一代DNS发展论坛在京举行。在主论坛上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互联网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邬贺铨介绍了AI时代DNS发展的新趋势与新挑战。
DNS就是互联网域名系统,是互联网中的一项核心服务。DNS本身的作用是查询、访问、找到网址,是一种资源管理工具。AI时代催生了新的数字资源标识需求和应用场景,DNS的资源管理能力也发生了变化。
邬贺铨介绍,过去包括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在内的网络设施在最底层,资源管理只有网络端口的互联网协议地址(IP地址);在数据基础设施阶段,云平台每个虚拟机或服务器都可以分配一个或多个公网和私有IP地址;算力设施、数据流通利用设施等需要可访问、可发现,即使是最小的算力单元也会对应一个IP、一个端口,这也是DNS要管到的地方。
而现在的智能体(Agent)、终端智能、具身智能等具有动态性和异构性。Agent和Agent之间需要对话,需要新的DNS类型支持这些访问,需开发智能体域名系统(Agent DNS)协议或智能体互联网(Internet of Agent),提供动态注册、语义发现和协议适配等能力。
在人工智能加快发展的背景下,互联网流量明显增长。邬贺铨介绍,对中国而言,采用CNNIC数据和DeepSeek分析,AI对互联网总流量增长的贡献达到48%。在全球范围,根据科技企业Cloudflare的报告,全球互联网流量在2024年增加了17.2%,增长明显提速,AI对流量增量的贡献达到42%。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,现在互联网流量的增量里大概有一半是人工智能带来的。
在此背景下,DNS出现三点变化:一是全球流量增长的同时,DNS查询量增长,二者正相关。二是AI助理实时交互(如ChatGPT)导致短时DNS查询密度提升、AI生成内容的应用所对应的DNS查询次数也高于传统服务。三是在微服务架构中,单个页面可能调用数十个独立服务域名,显著增加解析需求。特定场景下,动态调度导致本地DNS查询频次上升(如自动驾驶实时更新地图服务节点)。
AI时代,DNS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呢?邬贺铨介绍,人工智能的发展给DNS带来了诸多新挑战,如物联网设备爆发式增长,每秒万亿级DNS查询冲击着解析能力;AI训练任务依赖DNS快速定位分布式算力节点,高并发场景下传统DNS的延迟显著增加;IPv6地址池需动态分配高频刷新,DNS记录更新频率需提升10倍以上,给动态IP资源管理带来压力。同时,DNS的安全性也可能受到智能化攻击,例如分布式阻断服务(DDoS)、精准钓鱼攻击等。
同时,AI又将给DNS带来新的发展机会:如安全防护能力增强,通过AI能够实时分析DNS流量,识别攻击特征,提前预警和阻断攻击;基于深度学习,更加精准识别钓鱼网站,以及结合威胁情报,识别一些动态变化的域名算法,提前阻断恶意软件。AI帮助DNS实现更精准的流量调度和负载均衡,降低解析延迟率等,实现性能优化。通过AI预测网络状况,动态调整解析策略,提高解析成功率。在复杂网络环境下,AI可优化DNS对海量终端的支持,实现智能化解析。
邬贺铨表示,从另外一个角度讲,DNS也赋能AI,为人工智能应用提供更好的基础。在算力感知的解析上,DNS可以为AI训练和推理所需的大规模分布式计算资源提供高效服务与负载均衡;通过动态资源标记,扩展DNS记录类型,实现AI任务精准调度。在智能路由决策上,基于AI算法分析服务器状态,实现负载均衡,自动分配、动态调整、秒级切换,保障AI服务的连续性。在安全增强协议上,保护性DNS可阻断AI生成的恶意域名访问;DNS监测能发现AI自动化攻击中的异常模式,如大规模域名注册行为等。
在邬贺铨看来,AI时代,DNS的核心功能发生变化:从原来的域名解析、负载均衡和容灾备份的核心功能扩展到服务调度、数据管理、资源认证、设备连接、消息传输和内网解析等,实现对网络资源快速准确合理安全的发现和利用;AI时代,网络资源从物理资源向逻辑资源延伸,对DNS查询量、查询速度、查询多样性的需求越来越高;AI时代,对于DNS的网络安全攻击防护必须更加重视。
总之,AI和DNS是相辅相成的:AI for DNS可以增强安全防护、优化解析效果和提升服务性能;DNS可以发挥其助力算力感知、智能路由决策和增强AI安全的作用。AI时代DNS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更重要的使命,也展示了广阔的创新空间。(苏德悦)